拼字文 >地图 >工作报告 >

开题报告内容

开题报告内容

时间:2024-04-04 作者:拼字文

相关推荐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报告,写好报告,是非常重要但也非常复杂的,你是否在寻找报告文案范本?拼字文编辑为您带来一篇关于“开题报告内容”的精选内容,阅读本页面后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改变!

开题报告内容 篇1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都已经处于实施之中。今后,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在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开题报告的各个栏目怎样填写?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

封页各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其中“ 年 月 日”栏目:在开题报告封面下方,应填写开题报告实际完成的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一般应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此项工作。逾期即被视为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

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3.2.1.3 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

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3.2.1.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置于开题报告最后面,此处从略。

3.2.2 综述写作步骤

3.2.2.1确立主题

在开题报告中,综述主题就是所开课题名称。

3.2.2.2搜集与阅读整理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有的课题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取得所需的资料。

阅读整理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3.2.2.3撰写成文

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提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成文,最后抄入开题报告表的“综述本课题国内外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内。

3.2.3 撰写综述的应注意事项

3.2.3.1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

3.2.3.2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入参考文献。

3.2.3.3 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避免介绍材料太多而议论太少,或者具体依据太少而议论太多,要有明显的科学性。

3.2.3.4 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文章,必须忠于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不可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3.3“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栏目的填写方法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虽然紧密相关,但角度不同,在填写时,可以分别表述。

3.3.1 “研究的基本内容”的填写方法。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论文(设计)正文部分的内容,是研究内容的核心。正文内容又分为若干部分和层级。填写此栏目实际上是编写论文基本内容的写作提纲。

基本内容提纲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标题法,即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标题法的长处是:简明、扼要、能一目了然。短处是:只能自己理解,别人看不明白,而且时间一长,自己也会模糊。另一种是句字法,即用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一个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句子法的长处是:具体、明确,无论放下多久,都不会忘记,别人看了也明白。短处是:写作时不能一目了然,不便于思考,文字也多。上述两种写法,各有优缺点,用哪一种好,还是混合使用好,这由作者自己确定。

不管是文科论文,还是理工科论文写作提纲,都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一切视研究内容的需要而定。以下介绍两个案例,供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栏目时参考。

基本内容提纲写法案例Ⅰ:(见附件1)

基本内容提纲写法案例Ⅱ:(见附件2)

3.3.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填写方法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论文的主攻方向、研究目的。具体是指开题者预先设想的、将要在论文中证明的某一个新的理论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技术问题,或某一个新的方法问题等,以及开题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填写此栏目,就是要求开题者用明确、具体的文字(力求用

一、两句话)把论文题目中的上述信息传达出来。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论文正文的各个部分都是为了论述这一主要问题,而主要问题的解决,将得出研究成果。

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一个重点。不管文章长短,材料多寡,但主题只有一个。集中也是深刻的保证,只有集中于一个主题,才能论述深刻。如果一个课题,要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主攻方向不明确,在论述过程中发生种种困难,或观点冲突,或逻辑混乱,或主次不分。所以,一般情况下,一篇科研论文论述一个基本观点,解决一个主要问题。

3.4“研究步骤、方法和措施”栏目填写方法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要求回答本课题怎样研究的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表述:即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措施。

3.4.1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也称写作步骤、写作程序等,具体指从提出问题到撰写成文的各个阶段。填写时可以如下表述:第一步,选题;第二步,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第三步,证论与组织(拟写开题报告);第四步,撰写成文;第五步,论文修改与定稿;第六步,外文翻译。

为了使同学们对六个步骤有一个明晰的印象,以下逐个给予简单的介绍。

第一步,选题。

即选择研究课题,确定主攻方向,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选题必须符合选题原则。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选题有导师命题分配和学生自拟自定两种方法。题目选择恰当,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

论文题目选好以后,接着就要搜集资料,进行知识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搜集资料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二是科学实验、观察、调查。

先谈谈文献资料的问题,文献资料是前人从事科学研究的总结。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着继承性和连续性。我们要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动向、吸取经验教训、开扩思路、进行比较、做出判断等等,都需要参考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这些都是写作论文的必要素材。

再谈谈搜集科学实验、观察、调查材料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人们为暴露事物内部矛盾,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发现其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变革研究对象的一种操作和活动。由于实验是在受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将尽量排除外界的影响,因此,人们有可能对研究对象做细致、周密的观察,从而找出事物内部的联系。我们要取得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就要进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应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保密性。客观性,是指不要先入为主,戴有色眼镜看待事物,而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系统性,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连续、完整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而不至于漏掉重要的细节。严密性,是指观察要一丝不拘,注意任何微小的变化。在观察中,往往会发现意外的情况,这种偶然的发现叫机遇,这种机遇我们不要轻易放过,在其中可能蕴藏着重大的科学发现。观察要及时、准确地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结果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们写论文的素材,科学实验必须借助实验原料、仪器、设备等才能进行,不同的材料、设备,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这些科学实验使用的器材,同样属于写论文需要体现的素材。

不论是社会科学的课题,还是自然科学的课题,有的素材必须通过调查才能取得,它是对客观事物自发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科学研究活动(参见任务书中有关“调查研究类型”的介绍)。

从各种途径获取的资料,必须加工整理,包括:检查资料是否齐全,重不重要;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最好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方法分类,以使资料分类标准化,如果按自己方法分类,最好能坚持始终);编制资料索引,进行加工,做到统一化(如数据、年份、术语要统一,便于比较)、序列化(如年代中断要想办法排齐)、典型化(即对同类资料进行筛选,找出有代表性的资料)、形象化(即把一些数字通过图和表表示出来)等。

搜集和整理资料是异常艰苦和细致的工作,要具有吃苦精神。达尔文曾经说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他自己就是在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搜集了大量的动物标本之后,才写成了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的。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花了四十年心血,他阅读了浩如烟海的理论著作、事实材料、统计数字等等。钻研和摘要过的书籍达1500多种,为此他还学了好几种外国语。在《资本论》中引用和提到过的著作达505部,所有英国的议会报告和其他官方文件59种,报刊56种。列宁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产生过程作了精辟的说明,他说:“《资本论》不是别的,正是„把推积如山的实际材料总结为几点概括的彼此相联系的思想‟。”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学习这些伟人的科学精神、吃苦精神。

第三步,论证与组织。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方法论。其次,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第三,确立论点,其中包括中心论点(或总论点)与分论点。第四,选择材料拟写提纲,对全文的内容作通盘的安排,对结构格式作统一的布局,规划出论文的轮廓,显示出论文的条理层次。论证与组织的过程,也是撰写开题报告的过程。

第四步,撰写成文。

搜集了资料、确立了论点、选择了材料、填写开题报告之后,就进入了论文的撰写阶段。

第五步,论文(设计)修改与定稿。

论文(设计)写好初稿后,必须从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上进行修改。修改论文是很细微深入的工作。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后,就可以打印定稿,在排版时一定要符合文面的要求。

第六步,外文翻译:

翻译是本科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翻译的主要用途是获取和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一般要求做到忠于原文、通顺流畅。

3.4.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自然也就不能获取研究成果。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选择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

科研方法很多。按照人的活动区分,可以分为两类:即实践(经验)性方法;理论性方法。前者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后者如抽象方法、假说方法。各种科研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区分,可以分为三类:即适用于一切学科领域的哲学方法;适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适用于某些具体学科领域的特殊方法或专门方法。这里只能列举部分研究方法,并按适用范围将科学研究方法分三大类介绍,其中有些方法是所有专业适用的,有些是部分专业适用的。

3.4.2.1 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最为概括、最具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学科,各个专业。

3.4.2.2一般思维方法

一般思维方法是哲学方法与专门分析方法的中介,是取得经验性知识及发展理论性知识的一般方法。又分为:归纳与演绎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3.4.2.3 专门分析方法

又称特殊研究方法。专门方法很多,不甚枚举,各个学院、系甚至专业可以结合院、系、专业的研究特点,介绍一些专门的研究方法,例如:

理工类专业的常见专门研究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而在物、化、数、生等学科中又有各自的更加专门的方法,如物理学研究中的光谱分析法,化学研究中的比色法等等。

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计量经济法。

法学专业常见的专门方法有历史考证法、比较分析法、社会分析法、规范解释法、经济分析法等。

文艺学类专业常见的专门研究方法有“文学——历史”批评法、社会批评法、传统研究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批评法、符号学研究法、俄国形式主义研究方法、英美新批评法、结构主义法、阐释学法等等。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推理与议论法、证明与反驳法、传统考据、考证、考订、点评等方法。

心理学专业专门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为研究法等。

在同一论文中,各个部分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各种方法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才能揭示研究对象各个侧面或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进而证明总论点。

对于初学写论文的本科生来讲,有的不知道有哪些研究方法,写论文不讲方法;有的不问清红皂白,生搬硬套,乱用研究方法;有的虽然知道一些研究方法,但在论文中往往只局限于一种方法,思维单一,视野狭窄。为此,开题者(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第二,开题者(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使用各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对各专业共用的研究方法略作介绍,以使开题者(学生)对研究方法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印象。

①哲学方法

哲学方法是从世界观上详细研究课题成果的出发点。哲学方法对其他研究方法具有指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方法又是其他研究方法的方法。哲学方法又分唯物、唯心主义哲学方法。人类认识的历史表明,最科学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作用在于它揭示了认识的最普遍规律,使研究者立足于客观现实,在选择和解释事实时,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事物是发展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即全面看问题的观点,避免主观武断和片面性,遵循客观规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总之,应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我们论文写作中方法论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研究课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结论。

②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归纳是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是各门学科在积累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定理或原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归纳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个别事实的基础上,事实不可靠和不充分,都不可能通过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与原理。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因而它是一种扩大知识的方法,但它又总是不完全和不严密的。因为我们永远只能观察到部分事物,不可能穷尽个别。所以列宁说:“以最简单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是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通过归纳人们只能知道“是什么”,不能知道“为什么”。演绎的主要形式是三段式,就是以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来。推出的结论能否正确,取决于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推理的形式是否合乎逻辑规则。因此,进行演绎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演绎过程必须遵守严格的逻辑规则。

归纳与演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种相反相成的推理方法。它是科学研究工作都必须应用的逻辑方法。

③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分析的过程是要着重弄清事物在运动变化中各方面各占何种地位,各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简言之,分析的过程,就是揭露矛盾和认识矛盾的过程。因此,科学的分析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所分析的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分析方法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深入事物内部了解它的细节,搞清它的内部结构、内部联系,抓住事物基础的东西。

要科学地、正确地分析事物,必须做到:

第一,对事物作全面的分析。要分析客观事物矛盾的多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把握肯定方向,也要理解否定方向;既要分析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否则就会出现片面性。

第二,对事物做历史的分析。考察事物,应该分析它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状态。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预见未来的发展。

第三,对事物作具体分析。就是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四,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观察。

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分析方法。但是分析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它着眼的是事物的局部,就可能出现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必须用综合的方法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

综合是同分析相反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客观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统一认识,从而达到把握事物的有机联系及其规律性。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各方面简单的相加和随便的凑合,也不是任意的、主观的臆造,而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特征。

总之,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逻辑方法。

在理论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更为深刻的认识方法,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它们同归纳和演绎是密切相联的。归纳是演绎的出发点,但要为演绎提供可靠的前提,还必须运用分析的方法。在归纳推理中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必须借助于分析的方法。马克思指出“我们用世界上一切归纳法都永远不能把归纳过程弄清楚。只有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才能做到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548页)分析可以弥补归纳的不足。然而,单靠分析还不能为演绎提供确实可靠的前提。只有借助综合的方法,把各方面的本质联系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个别和特殊的具体真实的联系。因此,在分析与综合中,离不开归纳与演绎。

④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

为了更准确、更深刻地在思维中把握事物的本质,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还要考察事物发展的历史。如果不了解客观事物的过去,就不能深刻了解它的现在,科学地预见它的未来。在科学研究中除去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还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它是形成科学认识和建立理论体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历史”既指客观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又是指作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逻辑”是指人的思想对上述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概括和反映。逻辑和历史的相互关系,归根到底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科学认识中的具体体现。“历史”是第一性的,“逻辑”是第二性的。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客观基础。逻辑的东西是由历史的东西所派生的,是对历史的东西的理论反映和概括。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22页)。

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是有侧重的。有的主要采用逻辑的方法,有的主要采用历史的方法。但它们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历史的方法决不能只限于对历史自然进程的描述,而是要揭示其发展规律,这就不能离开逻辑分析。逻辑分析必须以历史发展为基础,历史的描述必须以逻辑为依据。离开逻辑来描述历史,就分不清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把历史看成是一些偶尔事件的堆积。同样,逻辑分析必须以历史的实际发展为依据。逻辑离开历史,也就会使人的认识失去了客观依据,达不到对事物的系统的历史分析。因此,任何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必须采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应该既能反映客观对象的历史过程,又符合人们逻辑思维的规律。只有遵循历史的线索,才能建立具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主观结构的逻辑系统;只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才能抓住历史的根本,具有令人信服的论证的力量。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论要求把“历史与逻辑”辩证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科学永远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使历史科学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因此,我们在科学研究中,既要按照科学本身的逻辑体系,努力掌握前人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又要在掌握逻辑体系的同时,学习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作为自己进行研究的借鉴。

⑤矛盾分析法

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认识的辩证思维方法。运用这一方法,一是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研究认识任何事物或矛盾,不能孤立地只看到一个方面,还要看到和它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其他方面,切忌“顾此失彼”;二是必须坚持“重点论”的观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因此,我们在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种的问题时,一定抓住主要矛盾,要认清主流和突出重点,切忌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三是必须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既要分析具体情况,也要注意不能把具体的事物从普遍联系中割裂开来。

⑥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就是按照事物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这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化目的的一种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有:①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把研究对象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研究整体的构成及其发展规律。②综合性原则。它要对任一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成份、结构、功能、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察。③相互联系的原则。它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具体体现。质量和能量的相互转换及守恒定理揭示了各种运动物质状态之间的普遍联系;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控制论的出现揭示了各种系统之间的普遍联系;信息论的出现揭示了各种截然不同物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④有秩序原则。任何一个系统,都和周围环境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又是较低一级系统的总系统。系统都是有序的。系统的发展一般是从低级的有序状态走向较高级的有序状态的变化。⑤动态性原则。它反映了辩证法的发展原则。任何系统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解决了原有矛盾,又出现新的矛盾来推动系统发展和变化。因此,系统是动态的。⑥结构性原则。系统实现联系是以结构形式来实现的。系统的整体决定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有什么样的功能。同样的功能系统使人力、物力、结构合理,经济效益高。⑦最佳化原则。这是系统方法的根本目的。它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系统的最优方案,取得最好的效果。⑧模型化原则。要对系统进行定量描述,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出相应的系统模型,据此进行模拟实验,再不断检验和修正。

⑦因果分析法

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⑧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比较有多种形式,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经验教训比较、正反比较、各种异同的比较。采取哪种形式,可视需要而选择。

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

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既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二者必须结合,才能得出比较科学、完整的结论。

⑩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从整体上研究大数现象的规律的方法,并用统计数字语言予以表述。大数现象指大量物质微粒的运动(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生物群众的运动、社会的人口过程和经济过程等等现象。它们是由为数众多的元素构成的大量集合,这些元素并非质完全相同。它们各自以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自身的属性。但这些元素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统一规律性。这一规律可以用统计方法揭示。

统计方法可以分为:统计调查、统计分组、统计分析。

统计调查:

它又称为统计观察。统计与大数、大量现象是不可分的。统计调查是对大数现象的调查,是一种大量观察法,故必须着眼于总体。如抽样调查法,就是以概率论的大数定率为理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普查法、统计报表法等也都是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统计分组:

它是整理大量统计资料的方法。分组可以按资料的品质特征和数量特征两种标志进行。先确定分组界限,然后将数据分别按组列成分配数列。在分组基础上进行统计汇总,使统计资料从原始形态转化为可供综合分析的形态。现代的统计汇总已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经过汇总整理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图、表既是资料汇总的结果,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工作。图、表的编制过程已进入统计分析的过程。

统计分析:

它是揭示大数现象规律性的方法。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指标法、动态法、平衡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及抽样分析法等。

○11计量经济分析法

它是理论经济学、数学分析和统计三者的结合物。

计量经济分析法的基本程序首先是建造理论模型。理论模型通常用联立方程式表示。理论模型方程式包括两类要素:变量和结构参数。变量又分内生变量和外发变量。内生变量是未知要素,外生变量是已知要素,结构参数是常数。计量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根据现有经济统计资料确定结构参数值和外生变量值,然后据以推算内生变量值。

3.4.3 研究措施

研究措施侧重于完成论文(设计)工作的条件方面,涉及范围很广,应结合自己的各种现实需要及困难来写。例如:

写论文要充分占有文献资料,要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场所等,可是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你将采取什么办法加以解决。

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课堂学习、考研、实习、就业等与论文写作的关系,不怕困难,抓紧时间,有序守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

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不耻下问,等等。

3.5“研究工作进度”栏目怎样填写?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本栏目与任务书的“计划进度”栏目基本相同,其填写内容也包括各阶段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填法也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如有调整,则按调整的内容填写。

3.6“主要参考文献”栏目的怎样填写?

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这里的主要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综述时阅读并直接引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的“主要参考文献”栏目与任务书的“主要参考文献”栏目填法相同,不再赘述。至于篇数,应比任务书中导师规定的主要参考文献略多,因为还要包括自选文献中的主要文献。在填写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时,可以在抄转导师规定的主要参考文献篇数基础上,再列出2~4篇自选的中外文主要的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内容 篇2

以xxx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4-2011.12)

(1) 准备阶段:(2011.4-2011.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A、(2011.5-2011.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2011.9-2011.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11.11-2011.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开题报告内容 篇3

研究内容一般是2~3点,当然也可以更多,但是如果只是一点是绝对不够的。在研究内容中,首先提一下自己的研究内容,然后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这一部分一般有半页到一页基本也就够了(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研究内容是要和将来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的。所以在决定研究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工作量和涉及的内容。首先工作量一定要够,其次是涉及的面不能太散乱。因为在后面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自己的研究内容也就两章,所以要把自己的工作做的相对集中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写毕业论文。 在写研究内容时的术语。一般可以选择的有:改进…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切忌写:实现…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写自己的研究内容的时候,一定是要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切忌自己凭空想象。

考虑要素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写作要点

开题报告内容 篇4

我的论文题目是《明清以来秦良玉形象的建构与嬗变》,明清以来,准确的界定是指明末清初以来,其时间下限是。

为什么选择秦良玉而不选其他人呢?第一个,这是本土文化名人,研究本土文化名人,是我作为巴渝文学与文化方向的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个,秦良玉,作为杰出女性英雄,汇聚了多种文化元素,其身上所具有的与其他女性和其他英雄的差异之处甚多,值得深入探讨。

在研究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除了在座的各位老师或直接或间接给我启发和教诲以外,另外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形成重要作用的至少有这样一些专家:王政、衣若兰、余云华、杜芳琴、罗志田、赵心宪、葛兆光、熊宪光。

另外还有若干青年才俊们也给予笔者较大支持,如重庆忠县的秦进,西南民族大学的赵长志,曲阜师范大学的袁逢等。

这个选题是笔者经过与指导教师将近两年左右的长期讨论才定下来。

记得笔者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巴寡妇清”史迹之易学观》后的第二年,我就进入了重庆工商大学,刚进校时我就思考是否继续沿着“巴寡妇清”的历史线索或地理范围继续往下面下去,准备西南地区的寡妇文化/女户文化研究,后来发现学术研究工作量很大,因此只能收缩战线、突破一点,

于是就准备围绕明末的巴渝杰出女性秦良玉来展开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

这个选题,与巴渝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之关系甚为紧密,作为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当然应该尽量选择这种与专业关系紧密的选题——这既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在这里接受老师们栽培应尽的义务。

为更加说明此选题之合理性,笔者简单分析一下进行此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首先,笔者个人知识结构的优势,使我基本具备了开展此项研究所需要的素质。

我在自考本科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了中文专业的所有本科必修课程和选修尤其是《美学》《马列文论》《古代文论》《中国通史》等课程;

后来在多年考研复习过程中,系统研读了五卷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三卷本《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以及14卷本《中国文学通史》中已出部分等大型专业著作,并对《十三经注疏》、《二十二子》、《文选》、《管锥编》等时有涉猎。

笔者还并通过长期写作等实践,初步掌握了文学鉴赏、史学考证等常规治学方法。

以上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个人特点,使笔者有勇气选择这个具有相当难度的题目。

其次,秦良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决定此项研究具有必要性。

明清以来,很多人受秦良玉的影响,如秋瑾等;很多人歌颂过秦良玉,如郭沫若等;,秦良玉作为“在历史上贡献卓越、影响广泛、有代表性”的本土名人,被列为全市知名度和贡献度最大的名人的第3名;然而在另一次与此相类似的“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后,有声音认为:“1.这些所谓的名人当中,大部分处于事实上的‘不知名’状态(至少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地位);2.重庆政府热衷于制造‘名人’,并企图通过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名人’,按本地政府希望的方向来把自己的历史渲染得看上去更‘辉煌’些。

”这说明包括秦良玉在内的本土文化名人还没得到很好的研究和宣传,使本地市民的文化认同存在障碍。

因此,如果我们再不研究,既有负于重庆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给我们带来的使命感,也会在地方政府打造“秦良玉文化工程”的进程中丧失自己以理性思考为核心的学术话语权。

再次,在研究过程中我已经得到并有信心通过努力继续得到在座诸位老师对我的直接和间接的指教。

此外,针对这个选题的特殊性,我还在师友的帮助下,取得了校内外乃至市内外的著名教授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尤其是天津师范大学的杜芳琴教授,获悉笔者研究秦良玉文化后,将其相关著作寄赠笔者学习,令晚辈非常感激。

此外,由于此课题高度牵涉重庆忠县秦氏家族文化,所以通过网络,本人联系到该家族内的具有相当文化水准的热心族人,在该家族的族谱调阅和一些相关考察方面的研究活动达成了合作共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巴渝文学与文化研究”研究方向,在国内仅设立于本院,所以在这方面,要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大量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正在由于你们的杰出研究,在巴渝文学与文化研究方面,不但有《历代巴蜀各体文学选注丛书》、《巴渝古代近代文学史》,还有《重庆文化史》、《巴渝古代要籍叙录》等一些列著述,都为笔者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优越的平台。

而文新学院宽松的育人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以至于一丝不苟的指导教师群体;有宽以待人,为学生热情服务,令人如沐春风的诸多教职员工,这些都为笔者完成此项研究增添了信心。

关于秦良玉研究现状的综述,在去年7月份的时候我就做过一番搜集整理工作,现在再来陈述这个现状,是否还具有时效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第一,我的明清以来的下限是20的奥运会这个时间。

所以搜集范围是到去年还是今年截至,不具有实质性的影响。

去年那篇《明清以来秦良玉研究综述》虽然已经发表,但是还是有若干不够谨慎之处,在此,检讨如下:

开题报告内容 篇5

七、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是高中低不同年级的农村小学生的厌学、说谎、懒散、多动、任性和逆反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凭个体主观能动作用难以自我调节,又不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引导和教育,所呈现出持续性的不良心理症状,产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正常的心理活动,妨碍他们的健康发展。剖析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索和寻求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对策。通过采取正确有效活动和训练等教育方式,学生的厌学、说谎、懒散、任性、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任何研究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并循着前人研究方向向前深入,本课题的研究也不例外。我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以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经验总结法为主,行动研究法与文献法为辅:

(一)、个案分析法 在实施课题阶段,对农村小学生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一至二年的追踪研究,以总结出对农村学生教育的策略。个案分析一定要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

(二)、经验总结法 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方法。

(三)、行动研究法 教师结合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课堂渗透,对农村小学生教育的实践开展有目的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摸索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四)、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及方式,并得出相关的数据与资料。

1、6月初组建课题组,选题,进行课题论证。

2、6月下旬申报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和申请报告。

3、(7月――9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更新观念,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4、(10月――11月)获得立项研究。此期间以行动研究过程和调查法为主,设计调查问卷。先研究造成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情况,了解农村社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了解农村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应对技巧情况。再探究小学生中有哪几类典型心理问题。

5、(12月――次年3月)运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查,运用个案分析法,对部分学生出现的比较典型心理问题进行追踪研究,以总结出对教育的策略。撰写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时间 内容 方法 教育目标 年3月 了解具体的研究的对象 调查问卷

了解了家长、老师、学生对常见心理问题的现象和种类 4月 确定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总结法 厌学、说谎、逆反、懒散、任性、多动心理 5月 给问题下定义找方法 文献法

总结法 修正《开题报告》,接受上级的质询、审查 6月 厌学 问卷法

总结法 学习目的要明确,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8月 预防懒散

调查法 暑假期间教师与家长运用“合作探究”,研究学生存在的问题 9月 多动 个案分析法

10月 任性 行动法 了解学生任性行为偏颇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对策和转化的方法 11月 说谎 调查法 老师父母做到言行一致;不要明知故问,变相鼓励撒谎。12月 逆反 调查法 学会关怀、尊重与赏识学生,

领泡法 果断的抓住某个教育契机,施行“榜样领跑行动” 2月 纠正懒散、厌学

防范逆反 行动法 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3月 归类整合资料 强化法

模仿法 与家长共同疏导,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行为 4月 撰写阶段报告 座谈会

总结法 修正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和阶段成果               1、(2011年3月中下旬――4月)分段分类搜集厌学、说谎、逆反、懒散、任性心理等资料,制定此问题的调查表,确定重点调查对象,组织进行问卷调查活动。运用个案分析做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内容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编写开题报告。

2、(4月――5月)了解了学生各类心理的问题现象,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个案调查整理,研究问题成因,找出相应对策;结合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运用奖赏法、褒扬法、模仿法等对学生厌学、说谎、懒散、任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3、(6月――7月)建立实验个体资料档案,在实验中各层次运用“合作探究”方式,针对出现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方案。设计“一日活动”、《每日操行表》进行天天检查,强化训练效果,总结出对策;运用脱敏法、冲击法、会谈法等,让有懒散、任性、逆反心理的问题的孩子得以有效控制。并运用学校的校训、标语、宣传栏和办校报来营造起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在各类活动中相互交流,真正做到实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研究科学化。

4、(8月――12月)分层召开阶段性总结会,切磋交流,召开家长会、分组座谈会、少先队活动来验证研究的成果。并把《小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三个表)(3月、6月、10月)进行整理分析写出结论。运用强化法、模仿法等与家长共同疏导,纠正孩子的不良心理行为。与学校的艺术节联系起来进行拔河、写字、绘画、下棋、文艺演出等合作活动。而且针对个别情况作突击指导工作,开展“我成长,我快乐”、“我的星期天”等活动来查遗补漏,归类整合,力争取得初步成果。12月底撰写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和阶段成果,为第三阶段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良好的基础。

1、(201月――3月)结合本课题继续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组织专题少先队观摩活动和现场会,对已形成的基本框架进行验证和提高,运用行动研究法和活动法以求不断巩固、完善和更新。

2、(3月――4月)运用经验总结法扩大实验规模,以点带面,将所取得的成果首先在课研人员所在学校进行推广,后扩大到村小。将其列入“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再分层次对全乡推广验证的结果进行一次普查,认真分析普查情况,以获得“农村小学生心理辅导对策系列”的最佳方案。

3、(5月――6月)收集、整合各类研究资料,撰写实验论文、研究报告和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本文来源://www.pzw66.com/p/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