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字文 >地图 >工作总结 >

雪的诗歌教案

雪的诗歌教案

时间:2025-03-11 作者:拼字文

相关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的诗歌教案 篇1

一、导入

出示源自《世说新语》的成语:管宁割席、肃然起敬、难兄难弟、身无长物、百感交集、楚楚可怜、拾人牙慧、掷地有声、老生常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齐读这些成语

这些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都出自《世说新语》。

找同学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他们曾学过《杨氏之子》导入《咏雪》

二、检测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检测一下,同学们有信心通过吗?

1、生字关

2、课文朗读关,读正确、读流利、读准节奏(据文意断句读准节奏

3、整体感知关

三、翻译课文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集体解决

四、赏析课文

他们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

感受气氛,读出韵味

赏析比喻句,出示下雪图片,自创比喻句多有诗情画意。你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古诗词呢?

师:聪明!看来这位同学平时善于积累。我也摘录了几首古诗词,请大家朗读,看看这些诗句中各是怎样写雪的。

师:欣赏雪景:下面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用以下文言句式再写出一两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曰:“xx差可拟”

曰:“未若xx”

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推荐一位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生分组讨论,师作行间指导,并参与一小组讨论)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九句,加上兄子、兄女们的两句,你认为哪句对雪花的描述最为贴切、生动、新颖?

积累描写雪的诗句

五、故事新编:根据想象扩充故事

背诵课文师: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下面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六、拓展: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七、作业:阅读《世说新语》

雪的诗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咏雪》,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雪的赞美和描写。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自己的《咏雪》诗。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咏雪》的诗歌原文。

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下雪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雪景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雪的思考和感受。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雪的美丽和特点。

Step 2:诗歌欣赏(10分钟)

教师将《咏雪》的诗歌原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朗读一遍,然后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接着,教师可以逐句解读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Step 3:诗歌分析(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咏雪》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诗歌中的‘白雪纷纷何所似’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雪的形象?”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Step 4:创作诗歌(2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咏雪》诗。学生可以参考《咏雪》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但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自己对雪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Step 5:诗歌分享(10分钟)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创作的《咏雪》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者评选出最佳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同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自然美,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雪的诗歌教案 篇3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入课题

我们曾背诵过许多诗如描写春天《村居》,描写秋天《枫桥夜泊》,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图,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读诗初步感悟诗意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教生字新词:在古诗中有几个生字(屏幕出示),跟老师读一读。

注意“孤”是“子”字旁。

看,这就是蓑衣,读(蓑衣),因为蓑衣使用席草编成的,所以蓑是“草字头”。这就是斗笠,读(斗笠),因为斗笠是用竹子编的,所以是草字头。蓑衣和斗笠是古代人遮雨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雨衣、雨帽。再跟老师读一读。那蓑笠翁又是什么意思呢?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准读通。

4、指导朗读古诗:指名读。教师提示:读古诗节奏也很重要。

教师再次范读,提示节奏。

指名读(3~4人),小组读,齐读。

三、说诗景,悟诗意,学诗句。

1.古人说过:诗中有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请你细细地读读诗,再根据诗讨论讨论,如果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教师相机出示字词解释,径是小路,绝:绝迹,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人踪:人的踪影)

2.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为什么没有?(引出绝和灭)。

3)如果没有这一绝一灭,会是什么景象呢?指名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景象真是。

4)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绝一灭就成了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题目是《江雪》,这两句诗没有提到一个雪,其实写到了雪,为什么?读读诗句,从诗句中找找依据。雪:是什么样的雪?这样大的雪,可以用上什么词语来形容?雪是清冷、高洁的,谁来读,读出清冷、高洁。齐读

6)诗人之用了短短十个字就描写出了大雪封山的景色,雪下得很,四周的气温也非常,真是清冷之极。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读诗句:指名读,一小组读,两小组读,齐读。

3.学习“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出现了(学生读后两句诗)。再读。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在漫天大雪中,在这么凄冷的环境中,这个蓑笠翁孤舟独钓,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吗?介绍作者背景

3)此时你能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吗?(凄凉、冷清、寒冷、寂寞),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自己的一腔抱负又难以实现。看,群山上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江面上也飘满了雪花,蓑笠翁仿佛就是这白雪世界中的一尊雕像。雪花一片片,轻轻地落下来,仿佛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诗人是多么孤独啊!带着这种体会来读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齐读。

4)柳宗元用四句诗,不光写出了雪景之清冷,而且表现出了自己心境的孤独。情景交融,再来读读诗,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四、作业。

1、背诵、默写《江雪》。

2、请课后查找资料,比较清朝诗人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和《江雪》诗句异同。(从人生境遇和诗意着手)。

五、板书:

江雪

柳宗元

清冷孤独

【教材简介】

《江雪》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雪景。它的立意是很深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设计理念】

1.《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打破传统的逐字牵引理解诗义,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2整个教学过程中.领会诗歌的意境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期间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让学生用诗意来朗读古诗,去理解古诗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设计思路】

学习古诗方法十分重要,在这节课中采用先整体感知,解诗题、明诗意,再了解诗人的背景,最后水到渠成的去悟诗情。这样条理比较清晰,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标》中对小学古诗文的要求:“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我把理解诗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欣赏它的优美意境,领会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艺术熏陶,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我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有所收获,如读准确,读流利,熟读或背,读中理解,读中体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雪的诗歌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咏雪》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学会朗读和理解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中的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讲解诗的内容和主题。

2. 朗读法:

指导学生朗读诗,体会诗的情感。

3.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表演法:

指导学生表演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冬天的景象,引出《咏雪》这首诗的话题。

2. 讲解新课:

详细讲解诗的内容和主题,重点讲解诗中的拟人手法。

3. 朗读诗:

指导学生朗读诗,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体会诗的情感。

4.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表演诗:

指导学生表演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

1. 优点: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的内容和主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不足:

部分学生在理解诗中的拟人手法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辅导。

3. 改进措施:

在讲解诗中的拟人手法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雪的诗歌教案 篇5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雪的诗歌教案 篇6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 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 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拼字文小编精心推荐:

4、 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 何所似(sì)

差(chà)可拟(nǐ) 即(jí)

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 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板书设计:

咏雪 咏:歌颂、赞美。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胆识过人 咏絮之才

雪的诗歌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出示图片,讲述冬天的山,雪花的形状。

3、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4、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江雪的'图片)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我们听着音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星星。

2、总结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可以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么?

出示打印稿件: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推荐阅读:
华兹华斯诗歌教案 桥的诗歌教案(优选十篇) 2025社区诗歌阅读活动总结(汇总13篇) 小数近似数的教案(集合7篇) 最新初中教案(合集7篇)
需要更多的雪的诗歌教案网内容,请访问至:雪的诗歌教案
热门标签: 关于描写雪的句子 冬天的雪作文 玩雪的句子 关于雪的唯美句子 有关于雪的句子 写雪梅的作文

本文来源:http://www.pzw66.com/p/29612.html